二、辨析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6题简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参考答案】错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37题简答 意识具有主观特性。
【参考答案】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
(1)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2)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3)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三、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第38题简答 简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都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3)只有迅速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创造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决定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39题简答 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参考答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并在它的领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先锋队和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就有了自己英明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证。总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40题简答 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参考答案】
(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论述题:1小题。共30分。
第41题简答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参考答案】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高度的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能够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结尾】以上就是关于“2022年江西成考专升本《政治》第七套精选试题【36—41题】”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江西成考的相关资讯,如成人高考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江西成考网。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814号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