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
首页 > 高起点复习资料 > 语文 >

2022年江西成考高起点语文精选基础知识模拟试题(2)

时间:2022-09-03 17:59:46 作者:储老师

成考助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讣告 桎梏 细菌 去逝 良莠

  B. 斡旋 黯然 啊谀 剖析 怅然

  C. 茅塞 秣马 阴霾 骁勇 恩赐

  D. 靓妆 怆皇 铜臭 龟裂 镌刻

  参考答案:C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 学校的通知说,让新生本月20日前去报到。

  B.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和法规上作了详细规定和深刻的论述。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神形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参考答案:D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睚眦必报 耳濡目染 恪守不渝 鸣金收兵

  B. 目不暇给 残羹冷炙 芳草萋萋 休戚相关

  C. 不堪之论 姹紫焉红 亲密无间 礼尚往来

  D. 毁誉参半 诲人不倦 疾风劲草 危如累卵

  参考答案:C

  4.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参考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的一句是( )

  A. 这粒扣子在草丛中被偶然(偶尔)发现,为侦破工作提供了线索。

  B. 由于精神过分(过度)紧张,他在比赛中失利了,没能实现捧杯的梦想。

  C. 类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发生,难道不该引起我们的警惕吗?

  D. 班长与团支书一起合计(核计)着春游的事儿,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

  参考答案:B

  6.下列词语中括号中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曲)解 (龋)齿 兴(趣) (曲)曲折折

  B. (档)案 恰(当) (荡)漾 安步(当)车

  C. 割(舍) (摄)取 (赦)免 退避三(舍)

  D. (便)宜 (骈)文 随(便) (便)宜行事

  参考答案:B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调解 协调 调教 调遣 调味

  B. 校对 校样 校订 校场 点校

  C. 泊位 停泊 漂泊 淡泊 泊岸

  D. 颠倒 倾倒 倒闭 倒运 倒霉

  参考答案:A

  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 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 涤沟险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 花团绵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参考答案:C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2题。

  地球虽然是一颗较小的行星,却有一颗巨大的卫星,即月球。它的尺寸和地球本身相比较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颗巨大行星的卫星。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2%,出于这个原因,人们常把地-月系统看作是一对“双行星”。

  英国科学家乔治·霍华德·达尔文首先从科学的角度解答了月亮的成因,他对潮汐现象进行了分析。潮汐产生的摩擦力,其作用结果是使月亮逐渐远离地球。这说明昨天的月亮比今天的月亮离地球要近一些,当然,一世纪以前的月亮离地球就更加近了。实际上,如果我们就这样将时间倒溯下去,月亮在很久以前离地球是非常近的。如果上述情况属实,达尔文认为,也许地球和月亮曾经就是一个整体。地-月一体的自转速度是相当快的,这个快速自转的球体很有可能会甩出一部分最外层的物质,形成月亮。后来,潮汐摩擦力的作用将它驱赶得越来越远,直到它目前的这个位置。这个观点听起来十分令人满意。我们都知道,月亮的密度只有3.34克/立方厘米,因此,它的成分肯定是固体岩石,而没有地球所特有的液态铁芯。月亮很可能是由掉下来的地球外部岩石形成的,恰好,月亮的宽度刚好可以容纳到太平洋中。

  遗憾的是,尽管上述“科学假说”听起来合情合理,但实际上这一猜想存在很多问题。就现在所知,太平洋独特的造型随时间的流逝在不断变化。如果我们按地-月一体的设想计算出它们的全部角动量,会发现这个数值只相当于使地球外层部分脱离地球所需的角动量的1/4.所以,地球和月亮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通过单独的两个形成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和地球和月亮都来自于同一种尘埃和气体的旋流,最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星体。如果是这样的话,二者就应该全部是由岩石和金属等物质组成的,并且月亮就应该像地球一样有一个金属核,可事实上它没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它们原来就是由两种不同的旋流分别形成的两颗独立的行星。其中一种旋流可能大一些并含有丰富的铁物质,因此形成了现在带有一个金属芯的地球;另外一种旋流形成了小一点的并全部由岩石构成的月亮。月亮所在的运行轨道使它每时每刻的运行都相当接近地球,并且在它每次接近地球的那一刻,会被地球的引力作用捕捉住。但是,科学家们至今仍未找出地球能“抓住”像月亮这么大的一个天体的真正原因。

  以上三种假说都没能就月亮的存在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后来,一位脾气暴躁的天文学家不耐烦地说:“既然所有的解释都失败了,那么结论只能是月亮根本就不存在!”可事实上月亮的确是存在的。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威廉姆·K·哈特曼提出第四种可能性。他认为,在行星形成过程最初的几十亿年里,会经常发生一些碰撞。碰撞的结果是较大的个体依靠消耗较小个体的能量而使自身不断地发展,同时也给宇宙留下一大片纯净的空间。有一个类似地球而质量只有地球的10%的小天体撞到地球上,这两个天体都各自含有一个铁金属核,并有可能已经凝聚。但是,其外层的岩石部分却有可能爆发到空间中,并形成了月亮。一开始,这一猜想被忽略了。后来,计算机对这一猜想中的“碰撞”进行了模拟,认为这是可能的。

  (节选自阿西莫夫《宇宙指南》)

  9.下面对第一段中有关“双行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B.“双行星”的说法,表明月球与地球在历史上是共生关系。

  C.从卫星与行星质量比上看,月球的质量相对较大,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

  D.月球的尺寸和质量与地球相差无几,成分相同,所以称地月为“双行星”。

  参考答案:C

  10.根据第二段文意,下列观点不属于达尔文假说的一项是()

  A.在潮汐作用下,月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远离地球,它们本来是一个整体。

  B.如果月地一体,它们会快速自转,可能抛出的外层物质与月球的成分一致。

  C.刚好可以容纳月亮宽度的太平洋,也许是月亮脱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

  D.时间是可以倒溯的,现在彼此远离的天体,原本极有可能是在一起的。

  参考答案:D

  11.对第四段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话以委婉的叙述,说明了科学家的困惑与无奈。

  B.这些话以婉转的语气,讽刺了那位天文学家的浮躁。

  C.这些话以幽默的风格,表明了解释月亮成因的艰难。

  D.这些话以诙谐的笔调,过渡到下文中进一步的阐发。

  参考答案:B

  12.根据文意,下面对“科学假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假说”要符合客观的事实。

  B.“科学假说”要经过理论的论证。

  C.“科学假说”要经受实验的检验。

  D.“科学假说”要成为新研究起点。

  参考答案:D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生服务

成绩查询:11月18日9点起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