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
首页 > 高起点复习资料 > 语文 >

2022年江西成考高起点语文精选基础知识模拟试题(5)

时间:2022-09-03 17:59:38 作者:储老师

成考助学

  

  一、选择题
  1、李后主是指()
  A.李商臆
  B.李煜
  C.李瑕
  D.李白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南唐后主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中主李璟之子
  2、受五四新思潮的冲击,巴金最先接受了什么思想的影响?()
  A.革命民主主义
  B.俄国民粹派
  C.马克思主义
  D.自由主义
  参考答案:B.
  3、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
  A.鼓励生育
  B.发展生产
  C.军事扩张
  D..实行仁政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具体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发展生产,认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是实行仁政,表现了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
  4、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A.论点、论据、论证
  B.论点 立论 驳论
  C.论证 论证方法 论证方式
  D.论据 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
  参考答案:A.
  5、《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通过五代后唐庄宗盛衰兴亡的史实来证明中心论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对比
  D.象征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五代史伶官传序》全篇将后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对比起来,从而论证了“王朝的兴衰主要在于人事”的论点。因此此处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6、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在社会所有制上,“大同”是“天下为公”,“小康”是“天下为家”,这是二者诸多区别中最根本的不同。,因此选择D.项。
  7、《风波》的中心线索是()
  A.皇帝坐了龙庭
  B.九斤老太的八十大寿
  C.辫子事件
  D.七斤的飞黄腾达
  参考答案:C.
  8、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著作的是()
  A.《国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几种主要史书的编写体例。
  《国语》是国别体史书,《左传》是编年体通史,《战国策》是国别体断代史.《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因此本题应选择C.项。
  9、《张中丞传后叙》一文的表达方式以下列哪种为主()
  A.叙述
  B.议论
  C.叙述和议论
  D.叙述和抒情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张中丞传后叙》最突出的特点是有叙有议.叙议结合。这篇文章虽然是纪实之作,但义是有感而发,所以在记述张巡、许远、南霁云事迹的同时,又对他们的行为作出评价,并回击当时社会上种种对张、许的诬蔑之辞。所以文章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特别是前半部分.有针对性回击小人对许远、张巡的诬蔑,以议论带动对史实的回顾.对史实作出评价。文章的后半部分补记南霁云和张巡的事迹,则基本上是记叙。因此选择C项。
  10、诗歌风格融音乐、绘画、理趣于一体的诗人是()
  A.杜甫
  B.王维
  C.李商隐
  D.韩愈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王维足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精通音乐、笃信佛理.并自觉将它们与诗的刨作相结合,融诗、画、音乐、理趣为一体,形成了清新淡雅的诗风。人们以“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禅”来称赞其诗歌的特点。因此本题应选择B.项。
  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李商隐的诗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具有更多的创造性。韩愈诗歌奇特、新颖,好发议论。考生应逐一区别。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遗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
  除:
  猥以:
  当:
  笃:
  参考答案:除:授职。
  猥以:以我。猥:鄙,谦词。
  当:担当。
  笃:重。
  2、在这一段中,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矛盾心理的?
  参考答案:首先陈说朝廷征诏,急如星火,自己进退两难。原来州郡长官都曾荐举.丽自己都由于这一原因没去?意在表明自己这次难以奉诏并非偶然。而这次朝廷的征诏特急,使自己一下子陷人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3、简述这一段的主旨
  参考答案:点出了上表的起因,点明了奉亲与奉诏的矛盾。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风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太家见了,都芙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一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什么象征意义?
  1、“九斤老太康健”象征农村旧貌段有变化。
  参考答案:“六斤…??新近裹脚”象征农村年轻的一代在走前辈走过的路。
  “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象征人们仍然在贫穷落后之中,修补几千年来的传统旧习,沿袭传统。
  2、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描写了辫于风渡过后,鲁镇临河土场上又恢复了往日宁静的场面。作者通过上述描写暗示读者:辛亥革命终归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中国农村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风波的事件还会上演.从而深
  化了作品的主题:唤醒民众,揭示旧思想仍然钳制着人们的灵魂。
  参考解析:七斤,原来是这场风渡的波及者,因在城里被革命军剪去了辫子.而辫子军复辟后,他心惊胆战,为自己的命运忧心忡忡。后来辫子军失败了,七斤又重新被人尊敬。一场沸拂扬扬的风波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人们似乎也并没有难为七斤,七斤只是担忧了
  一场,思想上也没有真正受到触动,也无任何变化。风波过后,“十八个铜钉的饭碗’’照常使用.九斤老太依然康健和不平。农村的面貌没有什么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六斤头上的双丫角已变成了大辫子,她又裹起了小脚,在走前辈走过的老路。皇帝虽然被****了,但旧的思想和习俗仍钳制着人们的灵魂,农村依旧如一潭死水。广大农民精神上仍没有觉醒,他们的思想依旧那么麻木、愚昧。他们仍然沿袭传统.走过去的老路。在揭示辛亥革命后封建农村落后的社会面貌的同时,作者指出了启蒙和唤醒民众的重要性,否则无法改变他们的悲剧性命运。
  3、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
  参考答案:细节描写、场面描写。

  

  【结尾】以上就是关于“2022年江西成考高起点语文精选基础知识模拟试题(5)”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江西成考的相关资讯,如成人高考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江西成考网。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生服务

成绩查询:11月18日9点起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