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
首页 > 专升本复习资料 > 语文 >

2022年江西成考专升本语文考试精选模拟试题(十)

时间:2022-09-03 17:59:02 作者:储老师

成考助学

  

  一.选择题:
  1.“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成语出自( )
  A.《秋水》
  B.《谏逐客书
  》C.《季氏将伐端与》
  D.《寡人之于国也》
  参考答案:D
  2.下列朱自清《论节气》认为属于“节”的是( )
  A.东汉党人
  B.宋朝大学生
  C.明朝东林党
  D.文天祥
  参考答案:D
  3.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说理的论证方法属于( )
  A.演绎论证
  B.归纳论证
  C.对比论证
  D.类比论证
  参考答案:D
  4.下列文章中含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主义”思想的是( )
  A.《季氏将伐端臾》
  B.《赵威后问齐史》
  C.《寡人之于国也》
  D.《秋水》
  参考答案:D
  5.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招揽人才事例,得出“此四君”的结论,这里采用的是(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参考答案:B
  6.鲁迅接受进化论思想的时间是( )
  A.南京求学时期
  B.日本求学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A
  7.下列句中“见”字指代“我”的是( )
  A.若掘地及泉,遂而相见,其准曰不然?
  B.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宾或见恕也
  C.虽欲强聒,终不必蒙见察
  D.盘庚度议而后动,点而不见可悔敬也
  参考答案:B
  8.《论语》的编纂者是()
  A.孔子
  B.孔子弟子
  C.孔子及其弟子
  D.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参考答案:D
  9.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是( )
  A.韩愈
  B.欧阳修
  C.柳宗元
  D.苏轼
  参考答案:B
  10.孔子的思想体系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纵横家
  参考答案:A
  二、翻译题
  1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种树郭橐驼传》)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参考答案:别的种树匠人虽然暗中观察他、仿效地。
  12.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种树郭案驼传》)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参考答案:把你种树之道,移到为官治民上。
  13.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马伶传》)
  无虑数十辈:
  参考答案:大约数十家。
  14.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刘报一丈书》)
  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
  参考答案:因此长久不被长官所喜欢。
  15.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
  而今安在哉:
  参考答案:而如今在哪里呢!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6.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
  17.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参考答案: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
  18.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骈散相间。

  

  【结尾】以上就是关于“2022年江西成考专升本语文考试精选模拟试题(十)”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考生如果想获取更多关于江西成考的相关资讯,如成人高考报名时间、考试时间、报考条件、备考知识、相关新闻等,敬请关注江西成考网。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生服务

成绩查询:11月18日9点起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