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列作家中,生活于南宋王朝的爱国词
A.李清照
B.辛弃疾
C.陆游
D.柳永
2.下列词句中,借用典故抒情的是( )
A.遥岑远臼,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所用修辞手法是( )
A.排比和比喻
B.比喻和拟
C.拟
D.比拟和排比
4.词题“登建康赏心亭”的建康是今天的( )
A.南京
B.洛阳
C.开封
D.西安
5.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
A.《漱玉词》
B.《稼轩词》
C.《淮海词》
D.《清真词》
6.“刘朗才气”中的“刘朗”是指( )
A.刘备
B.刘邦
C.刘桢
D.刘禹锡
二、填空题
1.辛弃疾,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时期伟大爱国词
2.辛弃疾在词坛上与________齐名,并称“苏辛”。
3.“求田问舍,怕应羞见,________”。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________,________。”
5.“倩何
三、解释旬中加点词语
1.遥岑远目
2.无
3.倩何
4.断鸿声里
四、简答题
1.说出“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的含义。
2.全词用了哪两种抒情方法?
3.这首词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4.在本词中,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并活用了三个典故,谈谈它们的作用。
五、分析题
阅读词的上片,然后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
(1)作者慨叹“无
(2)这里的“江南游子”指谁?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是什么描写?表达词
(4)这首词的上片,可分三层,具体如何划分?
参
一、1.B 2.C 3.B 4.A 5.B 6.A
二、1.幼安;稼轩;南宋 2.苏轼 3.刘郎才气 4.无
三、1.望 2.理解 3.请;擦
四、1.(1)用夕阳残照楼头,暗喻南宋朝庭已日薄西山;
(2)用孤雁的哀鸣暗喻自己流落他乡的飘零身世。抒发了词
2.用了借景抒情和借典故抒情两种抒情方法。
3.这首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在清秋的季节里,面对远山落日联想到国势的危殆而引起的对祖国北方故土的怀念,抒发了作者远离家乡,流落异地的失群游子的幽怨,以及诗
4.本词的上阕,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情因景深,景因情显,更好地表达了诗
下阕运用了三个典故,大大增加了词的容量,如张季鹰感秋思鲈鱼的典故,内涵就很丰厚,它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表达了诗
五、(1)他的登临意是:希望驰骋沙场,为收复中原、统一山河贡献力量,建立功业。
(2)江南游子,是指词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是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并且暗含了心理描写。这两句词中的“看”和“拍”两个典型动作细节,很有表现力,把词
(4)开头第1句和第2句为第一层,总写秋天辽阔之景;第3、第4、第5句为第二层,具体写远方山峰亦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