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成考:
首页 > 专升本复习资料 > 语文 >

江西成考专升本语文古文复习1

时间:2021-11-16 11:10:38 作者:储老师

成考助学

  【导读】江西成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江西成考专升本语文古文复习1

  《秋水》(重点文章)

  《作家作品》

  庄子,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

  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

  《主旨》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疑难词句》

  (1)东面而望,不见水端。(东面:面朝东;面:动词,向东)

  (2)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3)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小看,以……为少,动词;轻;轻视,以……为轻,动词)

  (4)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已:停止;虚:虚空)

  (5)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以:因为;自多:自夸;多:自负)

  (6)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听到各种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这就是说的我呀。)

  (7)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现在我看你难以穷尽……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耻笑)

  (8)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不是像你刚才那样自夸水势的浩大吗?)

  (9)拘于虚也。虚:居住的地方。

  《学习要点》

  1、本文的寓言特色

  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海若是庄子思想观点的化身,河伯是庄子要批判的思想观点;

  2、景物描写的作用

  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地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3、善用比喻

  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也是排比句)

  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也是反诘句)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也是反诘句)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也是反诘句)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也是反诘句)

  4、排比句

  (1)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见上面例句

  5、反诘句

  见上面例句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重点段落分析》

  1,文章开始第一段。

  (1)这段话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从主观视觉感受来反映客观世界的黄河。

  (2)这段话的大意。

  写河伯由自大到自己认识到渺小的转变。

  (3)这段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起到铺垫作用。

  2,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这段的观点:五帝等人的作为,都是微不足道的;伯夷、仲尼是在自高自大。

  (2)论证方法:前三句,归纳法。后面,类比法。

  (3)修辞手法:排比、比喻、反诘。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考生服务

成绩查询:11月18日9点起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

在线咨询

APP
下载

联系微信
联系
微信
扫描
二维码
反馈
建议
回到
顶部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