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 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论语·季氏》。《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包括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孔子(约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考点2 文章主旨
本文中,孔子严厉遺责了季氏的侵略行为和弟子的失职,申述了反对季氏武力春并臾的理由,反映出孔子反对战争,认为人臣应格尽职守,提倡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等一系列政治主张。
考点3 写作特色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章以对话方式展开批驳,破中有立;采用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名人名言等多种论据,并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犊中”的形象的比喻指出冉有、季路对战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文中反诘句的使用更显得论证有力,观点鲜明。
考点4 重点词句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固定结构,岂不,恐怕。是:复指前置宾语“尔”。过:名词用作动词,责备。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3)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此,指颛臾。
(4)是谁之过与?过:过错,责任。
(5)不患寡而患不均。患:忧虑,担心
(6)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如果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接受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7)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就如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摔倒了又不
去搀扶,那何必还要辅助他的人呢?
(8)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最痛恨那种不说“我想得到它”却为了得到定另找借口的行为。
(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如果能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再
完善德政教化来使他们归顺。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
赣公网安备 36010902000814号
关注公众号
回复“免费资料”领取复习资料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点击收起